吓!“中金财富”亲自投诉“券业行家”,被微信平台“无情驳回”,究竟如何?
券业行家,事实说话。
欢迎留言,如果认同,请传播正能量。
在
证券行业广结善缘,激浊扬清的行家,究竟何德何能,竟然接连收到了两份投诉,而且都是“CICC”派来的。这又是啥情况?
两份投诉
话说,在周六傍晚加班报道“券商文化建设成果”的行家,忽然看到后台红点闪烁。
忙里偷闲的瞥了一眼,心里咯噔一下,“内容侵犯名誉/商誉/隐私/肖像”?
满头雾水的行家,顺手点开了投诉函。哦,这是冲着是行家在周五深夜发布的《“实名炒股”,“出借账户”,中金财富合规管理“漏网之余”》。
投诉者自称是“本人”,还留下了CICC后缀的邮箱。而在投诉理由栏,对方称“报道事实跟实际不符,擅自使用本人个人信息且部分个人信息不准,薪酬数据关联个人误导公众,对公司和个人声誉产生负面影响”。
关闭页面,刚进入工作状态,行家又收到一份投诉。
无奈之中,行家再点开这份投诉。嚯嚯,这一次是中金财富亲自出马,还放上了组织代码。
而在投诉理由方面,倒是大同小异,只是去掉了涉及个人的用词:“报道事实跟实际不符,擅自使用个人信息且部分个人信息不准,薪酬数据关联个人误导公众,对公司声誉产生负面影响”。
相距不到20分钟,接连收到中金财富的两份投诉,这还让不让行家安心下班了?
“强硬”留言
这事还没告一段落,在接连被投诉之后,原文后面又出现了一则署名“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”的留言。
由于这位读者代表中金财富,指责行家“恶意夸大事实”“侵犯高管个人隐私”,并称要“诉诸法律途径进行维权”。行家觉得,在对方“先礼后兵”的情况下,不公开回应,似乎不符合“礼尚往来”的传统。
事实真相
虽然行家对这篇新鲜出炉的报道记忆深刻,但为了查证相关事件,行家还是重温了监管函的原始出处——广东证监局(戳这里>>)。
从信息源来看,广东证监局近期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,点名中金财富原客户经理罗立方“实名炒股”的违规行为。
凭借每周整理监管函的记忆,行家又发现,2020年中,这位从业人员在就曾因“任职期间向他人出借营业部客户证券账户并提供证券交易融资”而被广东证监局书面警示。
而其任职的中金财富广州开创大道北营业部,因未能发现并核查员工开户交易的情况,未能对其报备的手机号码实时监测和预警,也被广东证监局点名。彼时,广东证监局指出,营业部对员工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实施合规管理。在对该营业部予以监管警示的同时,通报证监会机构部,以及中金财富总部所在的深圳证监局。
显然,监管明确认定,中金财富的员工违规,不仅仅是其个人的问题。其所在的营业部也负有合规管理的责任。而且,广东证监局还向上级部门及中金财富总部所在地的深圳证监局发文“通报”。
那么,中金财富为何认为“报道事实跟实际不符”?是没有收到监管“通报”,不了解情况?还是明知道违规行为,却刻意“曲解”?
既然中金财富在留言中称“我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员工交易监控管控机制”,那请问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员工违规?
这是“不打自招”合规管理“形同虚设”?还是明知道员工违规,却因为“某些原因”,对其所作所为“视而不见”,甚至“刻意隐瞒”?
个人“隐私”
除当事人授权的爆料外,行家涉及券商人员的报道,信源均来自公开渠道:包括证监会的任职资格批复,证券业协会的券商高管名单、从业人员信息、券商分支机构负责人信息,上市券商的年报、董监高任免公告,公开的工商信息,以及进入公众领域的媒体报道。
行家也是证券从业人员,包括性别、学历、照片、执业机构及日期等个人信息,均通过证券业协会从业人员信息对外公示。
与媒体同行类似,行家在券商高管履新、重要人物跳槽,以及行业奖项评选等“正面”情况下,通过证券业协会列示当事人的资料照片和执业信息。但本篇报道,行家已经考虑到隐私问题,并没有“爆照”。
另一方面,此前证监会公布的券商董监高人员的任职资格批复函,也公开列出了拟任职人员身份证号码。在中华大地,乡土之情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传统。虽然身份证归属地并不一定等同于籍贯,但也可以从中发现“端倪”。
平均薪酬
关于薪酬数据,行家也是不吐不快。
要知道,中金公司作为上市公司,在其公告中披露的高管的薪酬完全“透明”。至于员工的平均薪酬,各家媒体的报道中,均明确采用“三张表”数据计算——涉及现金流量表中的“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”项,以及资产负债表中“应付职工薪酬”项。
遗憾的是,中金公司旗下的中金财富,公开信息极为缺乏。
在高管情况方面,由于中金财富的官网没有相关信息,行家直接截图了证券业协会列示的主要高管名单。
而中金财富发布于证券业协会的2020年报,甚至没有列出高管名单。但这里公开提到中金财富四位高管的薪酬总额——
行家毕竟没有看到当事人的工资单,仅能根据唯一的公开信息,推算并注明为“平均年薪”。
如果贵司觉得高管的平均薪酬会“误导公众”,为何会在年报中“遮遮掩掩”?
不良影响
最后,两份投诉均“言之凿凿”的称,“对公司声誉产生负面影响”。
行家这就纳闷了。
在贵司任职多年的客户经理,被监管点名违规行为,这不影响公司声誉?
营业部合规层面存在“疏漏”,在长达数年时间里,都没有发现员工的违规行为,甚至还可能有“知情不报”的嫌疑,这不影响公司声誉?
中金财富作为中金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,接连被监管点名,这也不影响公司声誉?
“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”的行家,在自媒体推文中陈述了监管信息,阅读量也没10w+,怎么就影响了公司声誉?
敢情贵司的合规管理就是活生生的“双标”?监管处罚时“宽以待己”,媒体报道时“严以律人”?
正应了那句话:解决不了问题,就解决发现问题的人?
投诉后续
回想起来,这些年来行家收到的投诉,那可是多了去了。粗略翻了翻,不止一家的券商、公募、私募、投资咨询、三方财富、知名大厂、上市公司……
单看金融圈,那些口口声声说行家“侵权”的投诉者,几乎都是因为被监管点名,出现在行家的推送中。比如行家此前仅在周报中提到的容维数据,就因为“死缠烂打”而让行家撰文回应。
当然,头部券商亲自出马“挑场子”,这倒是比较少见。
扪心自问,行家一向光明磊落,也没有什么需要“藏着掖着”的情况。
这不,行家相继收到了两份投诉的处理通知:“经平台审核,根据本次投诉未能核实判断被投诉内容侵权,对本次投诉暂不予支持。”
眼瞅着年底将至,监管考核也在路上。如果某些券商真的在意声誉,为何不从修炼内功入手呢?
都说真理越辩越明,关于本次投诉事件,行家欢迎各方人士入群探讨——
▼▼▼
免责声明:本文仅供信息分享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券业行家,服务券商二十年,携手业内顶尖精英,汇聚国内一流商务智慧,与您共同:
探讨财富管理行业格局变化
解析未来券商业务转型“新赛道”
探索打造差异化优势“新机遇”
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
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
精彩回顾
首份北交所看空研报:目标价打骨折,国泰君安喊增持?
券业行家·监管
入华六载,施罗德“私转公”待审,纯外资公募仍在路上?
券业行家·数据
对赌协议“没看到”,招商证券两名保代领罚,三季报投行业绩骤降从何而来?
券业行家·热文
“实名炒股”,“出借账户”,中金财富合规管理“漏网之余”
券业行家·监管
双十一最扎心“光光节”数据,哪家券商单身人士最多?| 趣味榜
券业行家·数据
寒流来袭!监管叫停大V导流,可能波及哪些券商?
券业行家·热议
券商“拼爹”实力全比较,哪家“后台”最硬?
券业行家·热议
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
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
期待你的加入
↓↓↓
戳这里,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!